第(2/3)页 “没事,我又不是大姚,走到哪里都跟一根柱子一样显眼。” 朱翌常年住在沪城,经常去看大姚打球,闻言哈哈一笑,随后弯着腰走了过去,在李声耀旁边坐下来。 “李导,这剪辑的工作,真的太累了,有时候我真的不太想管,交给剪辑师们自由发挥。” 相对来说,一部剧的制作过程中,剪辑的工作环境是最狭小,最沉闷的,的确更累人。 李声耀微笑点头,“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吧。” 朱翌随后问道:“李导大概还有几天能完成?” “五天吧。” 现在剪辑的进度和李声耀预估的差不多,如果没啥意外,半个月刚刚好。 朱翌瞪大眼睛,随后缓缓伸出一个大拇指。 他早就听说过李声耀心中有腹稿,剪辑非常快,之前的电视剧,甚至三五天就剪辑好了。 他一开始还不相信,李声耀目前拍摄五部剧,有四部剧已经播放了,这四部剧无一不是非常流畅,转接自然,完全没有任何生涩顿挫之感。 一看就是经过漫长的思考剪辑出来的。 但现在《大尚宫》足足有七十集,依旧半个月剪辑出来,不得不佩服,人家就是有这个能力。 《粉红女郎》四十集,他紧赶慢赶,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李导,厉害。” 朱翌顿了一下,随后忍不住问道:“李导,《大尚宫》真的能远售海外吗?” 古装剧有很强的文化壁垒,不了解另一个郭嘉的历史文化,很难看进去。 就像是内地老百姓,九成九的人对岛国大河剧没兴趣。 除非是H版大河剧,不然谁看啊? 朱翌看过李声耀的采访,李声耀说希望通过《大尚宫》能让海外观众更加了解华夏历史,那《大尚宫》自然就要卖出去。 那么问题来说,古装剧真的能走出去吗? 岛国,半岛,安南这三个地方还行,老百姓多少了解一些华夏历史。 你说菲岛,印岛,或者是石油大国,这些地方的人,他们真的能看得进去吗? 关于李声耀的那段采访,很多人都在讨论。 不少人觉得李声耀这一次要阴沟里翻船了,他们不认为一段大明时期的故事能吸引海外观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