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助理在旁边拿着手机拍摄,一边拍,一边说道:“老板,这个地方其实就很像边境城市,我刚刚发给我朋友看,他们都以为我们到了中/缅边境。” 万象这个时候真的穷,现在搞建设,工地多,都是内地公司过这边来开发了。 如果不是华夏想要带带这个小老弟,老/挝更穷。 万象的确可以当成电影中的边境城市。 副导演在旁边立即说道:“老板,我们当时考虑过万象,不过我们的故事比较特殊,大家伙还是觉得不要在万象拍摄,毕竟这里是人家首都。” 电影中境外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好地方,帮派横行,枪声不断,街道上还有吊起来的尸体。 李声耀在电影中并不会明确点明是那一座城市,就是用A市代替。 以此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副导演们的觉悟还可以。 毕竟老/挝跟华夏关系友好,没必要黑人家。 “没事,我也觉得在万象拍摄不好。” 就这样,李声耀他们仅仅在万象住了一晚,随后便离开了,一路北上,观看了凯山丰威汉市,巴色市,琅勃拉邦市。 一天一个地方,都是坐车去,路上颠来颠去,李声耀一群人都很难受。 幸好他们找到了合意的地方,这个城市就是凯山丰威汉市。 凯山丰威汉市是老/挝第二大城市,这个时候市区已经有十万人口。 这座城市在老/挝被称为“天堂里的城市”。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老/挝百姓还是见识少了。 市区几乎没有高楼,绝大多数都是一层的平房,少数是三四层的小楼,不用BBC的阴间滤镜,直接拍摄,就感觉房子灰蒙蒙的,非常的破旧。 老百姓穿着一样很糟糕,很多人都穿着草绿色的内地民兵军装,或者是绣着某某中学的短袖。 他们当然不是来自国内的军人,也不是来自国内的中学生。 这样的衣服是国内老百姓不要的,丢进垃圾箱,或者是捐物箱的旧衣服。 那些有商业眼光的人回收,洗干净后打包拿去穷地方售卖。 在非洲尤其流行,五美刀能买一蛇皮袋衣服。 这个蛇皮袋都是封装好的,不能挑,相当于开盲盒。 李声耀没想到老挝有这门产业。 这边的街道无业游民非常多,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聊天。 几乎没有胖的人,绝大多数的人黑黑的,瘦瘦的。 城市的整体气质非常衰,国内应该没有这样的城市,或许八十年前有。 李声耀当初来到了这个城市,大巴车刚刚进入,一眼就相中了,他感觉这座城市就像是他印象中,贫穷又混乱的边境城市。 确定了在凯山丰威汉市拍摄,李声耀便带着摄制组的人再次来到了这座城市。 他们将面见这座城市的领导,除了给一些好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与本地的安保公司高层会面。 只要是搜国内大公司在老/挝的新闻,基本上都能看到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就是老/挝国营安保公司。 也就是说是这个国家高层经营安保公司。 所有国内在老/挝的大项目,都会跟这家公司签署协议,将安保工作交给他们。 这样的产业,也算是老/挝方面给自己创汇的方式之一。 李声耀这一次就要跟国营安保公司的高层见面,签订协议。 在一片灰尘中,李声耀一干人走下了大巴车,随后匆匆进入凯山丰威汉市最大的黄金酒店。 这家酒店有七层,算得上是这一座城市最高的建筑。 据说幕后老板是华夏人,当然本地官员有股份。 “李导,你总算来了,欢迎,欢迎。” 一群老/挝人正等着李声耀,为首的年轻人个子不高,一米六八左右,眼睛大大的,非常有神。 他鼻子比较扁,鼻孔很大,一看就知道是热带人的长相。 他刚刚说的是普通话,非常标准。 这个人叫西萨旺,曾经在滇省大学留学四年,是老/挝官三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