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电影工业化-《导演之王2000》


    第(3/3)页

    如果以好莱坞的标准,真正的电影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管理现代化。

    第二制作标准化。

    第三产品类型化。

    第四分工国际化。

    第五产业规模化。

    现代化管理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要合理高效的管理。

    就像是《流浪地球2》,七千个演员,还有很多老外,这个时候管理就必须要高效了。

    如果还是像以前小作坊模式,群头来管,闹哄哄的,那还怎么拍戏。

    郭凡和他的团队在拍摄《流浪地球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想了不少办法。

    制作标准化同样很好理解,标准化的制作,才能让那些混水摸鱼的人暴露在观众,制片,或者是导演眼中。

    很多时候投资人花了很多钱,但是效果一坨屎一样。

    投资人心里纳闷,他不理解,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如果行业有一个标准,他起码有个底。

    而第三点则是更加精准,节约的准备制作器具。

    不仅仅是服化道,还包括了拍摄的器材,后期的制作。

    这些都是可以有一个精准的数值,不仅仅这部戏可以用,下一部戏一样可以用。

    第四点在好莱坞体现就更加明显了,他们会邀请不同国家的演员,不同国家的人才。

    像是岛国的配乐大师,港岛的武术执导,半岛的编剧。

    可以说是尽可能的搜罗人才,让更多的精英完善作品。

    第五点只有好莱坞和内地可以玩,产业规模化很好理解,就是要形成配套的产业,规模化之后,可以降低成本。

    综合这五点之后,就可以形成两个巨大的作用,那就是标准和预案。

    所谓的标准就是拍戏有了一个规范,这样可以更加精致,更加精准。

    就像是好莱坞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拍摄的时候,所用的兵器都是经过历史专家认真,然后斯皮尔伯格做了备案。

    后期漂亮国的影视公司要拍摄相关的电影,直接看斯皮尔伯格的备案就行。

    所谓的预案就是拍戏有了一个计划,这样可以更加高效,更加实用。

    就像是好莱坞战争电影《1917》,拍摄的时候剧组找了气象专家,帮助他们预测那天会下雨,那天会天晴,那天是阴天。

    他们不需要下雨天,不需要晴天,仅仅需要阴天。

    于是下雨天,晴天就排练,阴天的时候才正式拍摄。

    这需要他们早早做好工作安排,这不会临到拍摄时再做调整。

    总的来说,就是以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更加合理的方法来制作电影,这就是电影工业化。

    李声耀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台下的学生们拿着笔记本,录音机,认真听着。

    许久后,李声耀讲完了,他微微一笑,“大家不用紧张,我这篇论文会发表,会张贴在中戏的新闻墙上。”

    ……

    李声耀来到了丁右濡的办公室,老丁亲自给李声耀倒茶。

    “声耀,你刚刚的那篇论文,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将是一篇可以改变整个华夏电影制作的文章。”

    “我代表学校领导,同学,感谢你的付出。”

    还以为李声耀就是随意的说一些拍摄的经验,却是没想到李声耀直接放大招,说的是内地电影工业化之路。

    丁右濡刚刚在台下惊呆了,随后便是狂喜。

    他觉得李声耀在中戏发表这篇论文,可以极大的提振中戏的士气,或许从今天开始,中戏导演系会恍然一新。

    “您客气了,我就是有一点想法,我觉得应该分享出来。”

    李声耀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这些想法,就算不在这里说出来,我都要在仁达代表大会提出来。”

    丁右濡闻言一愣,看着年轻坦率的李大导,想到自己刚刚的想法,不禁有些惭愧。

    他就想着中戏导演系的学生。

    却是没有想过李大导这篇文章或许可以改变整个华夏电影制作。

    李大导是真的有大爱精神,愿意分享。

    “声耀,你好好做,中戏肯定会支持你。”

    李声耀点点头,随后说道:“说到这里,我正好有事需要你的帮助。”

    “你说。”

    “关于电影的工业化,我们需要大量的有效经验,将正确的标准记录下来,将错误的行为记录下来,我需要电影相关的知识分子,帮我实践,帮我复盘。”

    李声耀放下茶杯,接着说道:“片场那些场工,群演肯定不行,我需要可以搞研究的人,比如中戏导演系的学生。”

    这个工作在李声耀前世,是郭凡做的,请来了北电二十名学生来实践。

    这二十名学生写了据说十四厘米厚的错误行为。

    最后郭凡综合成两页纸。

    李声耀打算现在就做,不仅仅是电影拍摄,电视剧拍摄一样如此。

    中戏愿意出二十人,他就安排二十人,愿意出三十人,他就安排三十人。

    反正风华不仅仅制作电影,还制作电视剧。

    丁右濡想了想,明白这件事很有意义,“好,我答应你,给你安排三十名学生。”

    李声耀微笑点头,“可以,告诉学生们,我这个师兄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工资。”

    “声耀,好样的。”

    李声耀想了想,接着说道:“我会制作一个相关的网站,开放给所有人看。”

    郭凡在采访的时候,说好莱坞工业化不会教授给其他人。

    而且就算是学会了好莱坞那一套,那也没有用,不能生搬硬套,因为各地拍摄环境不一样。

    所以他需要安排北电的学生去内地的片场实践,而不是让他们直接去好莱坞学习。

    李声耀很认可这个说法,华夏影视圈需要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流程。

    到时候可以展现出来,给所有人看。

    丁右濡闻言,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你是有大气魄的人,你不成功,那都是老天瞎眼。”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