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新电影新目标-《导演之王2000》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2010年4月30号上午10点,燕京地区阳光明媚,春风和煦。

    华夏传媒大学正大门旁边有一栋大楼,这栋大楼就是《当代电影》的办公大楼。

    此时在大楼会议室,李声耀与《当代电影》主编刘学周相对而坐。

    刘学周今年四十五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微胖,不过整体气质不错,看着像是文化人。

    老刘起身,给李声耀倒茶,“李导,尝一尝,这是我老家的茶叶,比不上那些名茶,但别有一番滋味,非常鲜甜。”

    “刘主编客气了,我并不是很懂茶,只要是新茶,我都可以。”

    李声耀随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茶水入喉,果然感觉到一股鲜甜,就像是触电一样,瞬间传遍全身上下,整个人都精神许多。

    “这茶叶不错,好茶。”

    刘学周一脸愉悦之色,“你喜欢就好,就怕你不喜欢。”

    内地自然有电影相关的杂志,像是《世界电影》,《环球荧屏》,《华夏电影市场》,《燕京电影学院学报》等等都是相关纸媒。

    其中销量最好的是《看电影》,而根子最正的则是《当代电影》。

    其他电影杂志或许一开始是官办的,但后来都分出去了,绝大多数属于私人营业。

    《当代电影》由华夏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华夏传媒大学联合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

    可以说根正红苗,在内地电影圈有很重要的地位。

    不仅仅是一些电影分析,国家的影视发展方向政策,经常在《当代电影》发表解读。

    不过《当代电影》虽然地位特殊,但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领导层当然有压力,他们想要扩张影响力,于是找到了李声耀。

    这一次李声耀发表的华夏电影工业化论文,内地的几家电影杂志几乎全部刊登了。

    《当代电影》并没有拿到这篇论文的独家发行权。

    不过以刘学周为主的领导层,看到了李声耀的理论知识潜力。

    李声耀今天能发表一篇电影工业化的论文,明天是不是能发表其他电影专业论文呢?

    如果李声耀能成为《当代电影》的特约撰稿人,那《当代电影》可以说就有了一张王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