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黄博坐在一边,一脸羡慕。 在他看来,这是至高荣誉了,如果他当了沪城电影节评审团主玺,那整个华娱圈的明星都会捧着他。 李声耀却是没有太多的情绪。 如果是前年,让李声耀当沪城电影节的评审团主玺,的确能提升他的逼格。 不过现在不行了,他拿到了两座金棕榈,现在是他提升沪城电影节的逼格。 别看沪城电影节每年有那么多华娱明星参加,还是A类电影节,但这个电影节没啥含金量,圈内人不会拿沪城电影节的奖项当荣誉。 老谋子在2007年当了威尼斯评审团主玺,这才是真正凸现荣誉的职务。 那一年《色戒》拿到了金狮奖,很难说没有老谋子的运作。 未来李声耀如果在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当评审团主玺,自然也会照顾华语电影。 李声耀不太想去当这个沪城电影节主玺,除了逼格不够。 他想让《寄生虫》在六月十五公映,之前的时间要宣传,没有时间去当评审。 徐争想了想,赶忙补充道:“另外沪城电影节欠你一个人情,以后不管什么事,都可以商量。” 李声耀笑笑,随后缓缓说道:“替我谢谢沪城电影节的领导,我六月要宣传《寄生虫》,没有时间去当评审。” 徐争松了一口气,尽管没有成功,但他总算是把这两件事说完了。 他与黄博对视一眼,随后转移话题,“李导,《寄生虫》这一次应该可以像《1937》一样,拿个六七亿票房吧?” 李声耀一笑,“不太可能,《寄生虫》是剧情片,能有两亿就不错了。” 在他前世,《寄生虫》在欧美表现还不错。 在内地没有上映,不过李声耀觉得这部电影就算上映,票房不会太高。 如果是现代都市题材,内地老百姓喜欢看一些能引发话题的电影。 比如《前任》系列,比如《消失的爱人》,比如《孤注一掷》。 欧美那边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老百姓想要跨越阶级非常困难,阶级矛盾比较激烈,可以引发共鸣。 内地的话,目前来说,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家都有钱赚,阶级矛盾不明显。 《寄生虫》很难引发情感共鸣,李声耀觉得有两亿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这部电影主要票仓还是放在欧美。 反正肯定不会亏本,能拿到金棕榈,已经完成任务。 这样的情况下,李声耀并不是很在意《寄生虫》在内地的票房,当然该做的宣传,他还是会做。 毕竟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刘德桦,梁家徽他们需要电影来维持热度,还是要宣传,要高排片。 只是说他心里有底,并不会因为票房低,就郁闷气愤。 徐争闻言,心中惊讶。 李声耀号称亚洲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难道这一次要阴沟里翻船了。 他小心观察李声耀,见李大导并无任何沮丧之情,心中不解。 随后想到《寄生虫》拿到了金棕榈,而李声耀数百亿身家,好像的确不需要太重视电影票房。 他心中羡慕,随后想到了自己执导的电影,“李导,你觉得《泰囧》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黄博闻言,立即来了兴致。 “李导,你觉得有两亿吗?” 前年内地国产电影票房突破了六亿,去年维持了这个数字。 目前来说,除了两部《非诚勿扰》四亿多,内地市场其他喜剧片票房不是很高,也就是宁浩的几部电影破亿了,前年在李声耀的帮助下,《无人区》拿到了两亿多。 黄百鸣搞得那些喜剧破亿都难。 其他像是快乐家族,王景也会拍一些喜剧,都是五千万都困难的电影。 黄博,徐争他们以前聊过,大家都觉得能有两亿就烧高香了。 李声耀笑了笑,“当然不止两亿。” 在他前世,《泰囧》可以说是横空出世,忽然就将国产片的票房提升到了十亿以上。 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 尤其是喜剧电影,这个时候喜剧电影票房其实并不是很高。 像是《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金陵十三钗》这样六亿级别的电影,都是顶级大片。 他觉得应该就是从2012年开始,内地老百姓相比以前更喜欢看喜剧,大家不再是一味追求超级大片了。 “我感觉《泰囧》会爆火,票房会超过《让子弹飞》和《金陵十三钗》,七八亿,甚至是十亿。” 徐争和黄博闻言,都瞪大了眼睛。 徐争看了眼天空飞过的鸟儿,确定这是真的,不是梦境,便轻声问道:“李导,能有这么高吗?” “可以的。” 尽管还未公映,不确定最后的票房,不过听到李声耀的话,徐争还是非常激动,如果《泰囧》能有十亿,那他就是第一位在内地市场拿到十亿票房的华人导演。 应该很值得骄傲吧。 他忍不住看了眼李声耀,想到《人在囧途》的版权在风华。 那么能在内地破十亿的电影,为啥李声耀自己不执导呢? 他之前一直都是小心翼翼,此时忍不住问道:“李导,你这么看好《泰囧》,当初怎么让给我拍了?” 李声耀理解徐争的疑惑,换成其他人,恐怕都会去争这个荣誉。 不过他很清楚,这个荣誉没啥意义,后续很快就有二十亿,三十亿,五十亿的电影。 “我看好你啊,你拍的好,风华一样能赚钱。 至于我自己为什么不拍,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国家越来越好,以后票房会更高。 我现在状态好,想拍一些更有意思的电影。” 阳光落在李声耀身上,仿佛有荧光萦绕,这一刻,李声耀在徐争和黄博心中,无限拔高。 不当沪城电影节评审团主玺,不贪恋权力。 不亲自执导《泰囧》,不贪恋名利。 把精力放在《寄生虫》,一心冲击戛纳金棕榈,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念。 为了让华语电影闪耀世界影坛,李大导付出太多了。 徐争强忍着起身鞠躬拜服的冲动。 “李导,你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他觉得相比内地其他电影人,李声耀的胸襟层次完全是处于另一个阶段。 前一段时间,光线的人请他喝酒练枪,希望他下一部电影转投光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