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李声耀的预测-《导演之王2000》


    第(3/3)页

    第二周《泰囧》票房竟然达到了四点三亿,总票房来到了六点四亿。

    至此就算是智商只有六十的人,都能看明白,《画皮2》刚刚创下的七亿国产片票房记录,即将被《泰囧》打破。

    而且泰囧是奔着十亿票房去的。

    李声耀之前的预言竟然成真了。

    徐争,黄博,宝强三个人都乐傻了,三个人宣传更加卖力,全国飞,全国跑。

    而对于冯小钢来说,事情就没有那么好了。

    在华宜总部大楼,冯小钢和王忠磊,王中君各坐了一张沙发。

    冯小钢脸色苍白,身体在抖,似乎在做噩梦。

    王忠磊和王中君都是一身酒气,刚刚喝了不少酒,但再好再贵的酒,都无法冲淡两个人的郁闷之情。

    两个人依旧很郁闷。

    冯小钢感觉自己就是没有了羽毛的凤凰,一直以来的优越感没有了,他无力的瘫在沙发上。

    沙发又大又软,绝对是真皮,但他感觉不怎么好,好像沙发里边有钉子,硌得慌,忍不住扭来扭去。

    王忠磊很快给小钢炮带着扭动起来。

    王中君相对来说更加冷静,他白了眼弟弟和小钢炮,“这就是命,没什么好说的,《画皮2》已经涨了一波,我们赚了不少钱,应该满足了。

    小刚,你不用气馁,《泰囧》不管是十亿,还是十二亿,都跟你没关系。

    《非诚勿扰12》都是四亿多,你还是有很大的受众,我们可以继续制作《非诚勿扰345》,再说你拍正剧一样能赚钱,《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都是年度前三的电影。

    只要你的电影有口碑,有票房,有没有亏本都不怕,股票市场能找补回来,我们不会怪你。”

    华宜现在已经不在乎电影票房那些小小的分账了,他们更加在意电影能不能让他们讲故事,忽悠股民。

    王中君的话让小钢炮恢复了不少士气,他想到自己的新电影将在贺岁档上映,讲述的是1942年的大事件,还邀请了好莱坞男星阿德里安.布劳迪,或许这一次能像《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样,口碑好,票房高。

    时光飞逝,在小钢炮打算忽略《泰囧》的时候,《泰囧》却是不断的出现在新闻里。

    《泰囧》总票房破十三亿了。

    徐争这个光头给熟女英拉邀请了。

    《人在囧途3》正在构思,还是老搭档,徐争搭配宝强。

    风华投资《人在囧途3》,李声耀宣称还是一部十亿级别的电影。

    《泰囧》的票房差不多是《非诚勿扰》的三倍,看到明晃晃的“十三亿”,小钢炮真的要自闭了。

    他现在确信,冯氏喜剧的确要给观众抛弃了。

    以后只能拍正剧了。

    ……

    《泰囧》这么火,除了徐争,黄博,宝强三个人红得发紫,李声耀再次成为业内焦点。

    之前谁都不相信在新片那么多的情况下,《泰囧》能拿到十三亿票房。

    而李声耀算到了,他早早断定这是十亿级别的电影。

    不得不说李大导的商业眼光真的强。

    很多媒体计算过,《泰囧》十三亿,李声耀赚最多,光票房分成就有将近四亿。

    人家就算是《寄生虫》不怎么赚钱,依旧可以靠投资赚钱,不得不说真的猛。

    《人在囧途3》在筹备,很多人就想要在里边演出,徐争有些飘了,还是李声耀拉回来,确定宝强男二的位置。

    李声耀早就拒绝了博钠的拍片邀请,此时于东再次见识到李声耀的商业眼光,恨不得把李声耀绑过来,给博钠拍戏。

    他很快再次拨通了李声耀的电话,表达了拍片邀请。

    这一次他提高了条件,直接给李声耀五千万美刀的导演片酬,希望李声耀给博钠拍一部适合老美看的商业片。

    五千万美刀的导演片酬,斯皮尔伯格都拿不到。

    只有卡梅隆执导《阿凡达》时,拿到了利润分红,这才超过了五千万美刀。

    这个价格是真的高。

    不过对于李声耀来说,倒不是那么重要。

    因为他是老板,他不缺钱,他自己投资电影能赚很多钱。

    就像是《寄生虫》一样,全球票房三点一亿美刀,他就能分到八千万美刀,此外还有后续的流媒体版权费,碟片租借费用,将这些零零碎碎的钱加起来,《寄生虫》带给他的收益绝对有过亿美刀。

    在其他人看来五千万很多。

    在李声耀看来真一般,更加不用说给博钠拍片,电影版权不属于风华。

    “于总,真的不行,我接下来已经有一些想法了,我不会拍纯商业片,也不会拘泥于老美市场。”

    “你已经有想法了?”

    李声耀其实并不反对博钠在老美股市捞钱,只是他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帮助博钠拍片而已。

    他最近有一些想法。

    “对,我已经有决定了。

    你如果真的想要在老美扬名,我可以把《宿醉4》的版权卖给你。

    或者《飓风营救4》也行,风华与程龙合作的那些电影,后续版权都可以卖给你。

    这些电影运作好了,是可以赚钱的。

    我自己的话,我不太想拍纯商业片,我想拍商业艺术兼具的电影,就像是《寄生虫》这样的。”

    于东闻言,叹了一口气,“好,保持联系,我这边开会讨论讨论。”

    李声耀挂了电话,随后取出两本笔记本,然后将记忆中的电影主线写了下来。

    他已经两连金棕榈,戛纳短时间不可能给他第三个金棕榈,柏林和威尼斯必然也要面子,不会说参赛就给大奖。

    2013年要在欧洲三大拿奖,比过去困难许多。

    李声耀理解这件事,他这一次并不打算强求“最佳电影”,他有一个想法,想要推几个华语电影圈的人拿演员奖项,这就需要找几个非常好的,利于演员发挥的角色。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