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两厂之争肇始-《泰昌大明》
第(2/3)页
“这么多姓崔的?崔太监还真是会见缝插针地往里边儿塞人啊。”米梦裳很快就看完了。“想抓权也不是这种抓法。要是真让他把这些人塞进去了,皇上的东厂就该改姓崔了。”
“我这就回去写封驳的条子。”
“别这么猴急,做事前多想想。能让上边儿拿主意,就别自个儿拿主意。不然到时候你拿的主意不符合圣意,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米梦裳提醒道。
“您不是已经拿了主意吗?”王承恩理所应当地认为整个西厂最深知圣意的就是面前的米才人。“万岁爷肯定跟您说过他老人家的意思。”
“我怎么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皇上好几天都没召见过她,这让米梦裳颇有些用完了就被扔到一边儿的落寞感和小情绪。“我是叫你把这些档案送去给魏厂督,让魏厂督拿这个主意。到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就都和你没关系了,事情就变成两位厂督之间的斗法了。”
“晓得了。”年岁尚小的王承恩还不懂这些弯弯绕绕,他只是懵懂地点点头。
“你晓得个屁。”米梦裳站起来走到王承恩身边,伸出手在他脑袋上狠狠地揉了一阵儿。“不只是这件事儿,凡是跟上面儿有大相关的事情你都要多想。该承担的你得担起来,不该承担的你就得稍微躲躲。”
“什么是该承担的,什么又是不该承担的呢?”王承恩抬头望向米梦裳。
“自个儿好好琢磨。”米梦裳从案几上拿回档案,还给王承恩。“给厂督大人送去吧。”
偏厅距正堂不过二十大步,因此王承恩没多久就到了。
这时,魏忠贤正在和傅应星商讨锦衣卫的事情。
“派出去盯梢的执行带好消息回来了?”魏忠贤一边同傅应星对话,一边微笑着招手示意站在门口的王承恩进来。
“厂督.?”傅应星瞟了王承恩一眼。
“王少监年少有为,跟我一样是为皇上办事的奴婢,也是你在西厂的同僚,有什么话是非得避着他说的?”魏忠贤拿腔作调,故意把声音提的很高。
魏忠贤想得很透彻,监督东厂和锦衣卫是西厂的本职工作,没什么说不得的。与其遮遮掩掩,不如顺带拉拢一下这个年轻得堪称年幼的小崽子。要是能让他飘起来犯点儿错,就更好拿捏了。
不过让魏忠贤略感失望的是,王承恩并未流露出过多的表情。这小崽子就像个小呆子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回厂督大人的话。大多数高级锦衣卫的警惕性很高.”傅应星先说困难后讲成果。“.但总还是有风声传出来。综合多方消息,我们可以确定锦衣卫的指挥同知田尔耕正在酝酿一场针对东林党人的大案。”
“田尔耕?”魏忠贤对这个人有印象。“就是那个一口气给我送了一千两银子的人?”
一千两银子是司礼监廉材房退给魏忠贤“奖廉金”。也就是说,田尔耕给魏忠贤送了一万两。
“回厂督大人的话。就是他。”傅应星回答道。
魏忠贤想了想,追问道:“他们准备从哪个人入手?是刘一燝还是韩爌?”
在魏忠贤看来,锦衣卫攻击东林党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前不久发生的诬告案。如果能够找到或是捏造足够证据坐实杨、冯、顾等三人并非单独行动,而是有人指使,就能从内阁下手掀起一场新的政潮。
只要锦衣卫把坑挖好了,那么在皇极殿上声称“无人指使”的内阁首辅、浙党领袖方从哲就一定会发动反东林党的言官落井下石。不然皇极殿朝会的详情怎么会在冬月初二就遍传北京。
但傅应星却摇头说:“这锦衣卫似乎并没有派人跟踪监视刘、韩二位大学士,而是过分关注大理寺卿邹元标。”
“怎么会是邹元标?”魏忠贤心机极深,但起事西厂之前最多也不过只是李选侍手下一个连少监都挂不上的侍从宦官,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外廷朝事。由于信源受限,且起事未久,他对东林党的了解并不很深。“这个人不是皇上御极之后才奉诏进京补缺的吗?”
“其中缘由属下亦不知。”靠着魏忠贤得道方才升天的鸡犬傅应星,对东林党的了解还不如他的舅舅。
“派人出京去查!我限你在明年开春之前弄清楚东林党到底是怎么回事。”魏忠贤很不喜欢这种迷雾萦绕的感觉。
“恐怕来不及了。”傅应星缩了缩脖子,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说道:“田尔耕应该会改元之前就把火给点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