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东林党的新领袖-《泰昌大明》


    第(2/3)页

      这声叹息之后,值房内陷入了诡异的沉默,直到傅櫆喘着大气跑了进来。

      “见过首辅大人,见过次辅大人,见过史阁老,见过沈阁老,见过刘阁老、见过韩阁老.”傅櫆本想用在首辅、次辅之后直接用“诸阁老”一词直接跳过这繁琐的唱名行礼。但见礼部尚书徐光启也在,他也就老老实实地拜见了每个人“.见过徐部堂。”

      “傅櫆!锦衣卫到底为什么抓人?刑科佥签之前为什么不跟内阁打招呼?”韩爌的语气里颇带了些质问。

      “学生吃的是朝廷的俸禄。”傅櫆言辞和煦,执礼甚恭。

      “不是不跟内阁打招呼,而是不跟你东林党打招呼吧?”沈夹枪带棒地嘲讽道。

      傅櫆能升一级,补缺给事中,署理刑科,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东林党的运作。

      “你!”韩爌被呛得满脸通红。仿佛沈再多说一句韩爌就要撸起袖子和他干上一架。

      “好了!”刘一燝拉住韩爌,然后附在他耳边轻声说道:“现在没必要纠结傅櫆的事情。依计行事。”

      “傅都给事中。锦衣卫为什么拿人啊?”见方从哲还是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次辅叶向高便捡起被沈打断的问题,继续询问。只不过他的态度相比韩爌来说又要软了许多。

      “回次辅大人和韩阁老的话。”傅櫆没有因为韩爌的颐指气使便将他晾在一边。“驾帖上说,邹寺卿、孙侍郎等人密谋乱政,妄图染指辽东。”

      “辽东?”徐光启皱眉。他还记得,在讨论熊廷弼的去留问题会议上,孙如游从始至终都没有开口说话。

      “是的。”傅櫆点头。

      “其他人呢?”刘一燝追问。

      “串联结党,以势欺君,有失臣道。”傅櫆想了想,补充道:“刑科认为,涉案官员确有此嫌,故给驾帖以佥批。”傅櫆虽然内里已全面倒向皇帝,但面上还是得以冠冕堂皇之辞自我粉饰。“朝会上三科六道众口一词,显有串谋之意,且众官言辞激烈,几显逼宫之势,哪里还有半分为人臣者的样子。”傅櫆面色肃穆,义正词严。

      “好。”方从哲莫名其妙地说了“好”字,也不知道在夸什么。他摆手道:“劳烦你跑一趟,回去吧。”

      “学生告辞。”傅櫆举手行礼,拜别在场阁卿。

      傅櫆走后,内阁再次冷场。就连一贯中立,并真心实意地反对皇上改朝的史继偕也没有说话。史继偕谏阻改朝,只是怕再次君臣不相见的情况再次出现。现在,早朝已不再是单纯的制度问题,它的性质已悄然质变成了皇帝与东林党人的角斗。

      “诸位阁老究竟有何打算啊?”阁员各怀心思、沉默不语。只有徐光启急得不行。

      只有史继偕回应徐光启。“首辅。咱们去还是去乾清宫探探圣上的意思吧。”

      “不必探。傅櫆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方从哲摇头道:“圣上体恤百官,精简冗朝”这个评价非常正面,几乎等于是在公开支持改制,这跟他最开始接到司礼监的传谕时态度大相径庭。“.但有些人却妄图借此掀起政潮,裹挟君上。攫取非常权力。”

      “再怎么样咱们也不能不闻不问啊。”听方从哲的话,徐光启知道自己劝不动了,他只好老调重弹,并含蓄的提醒道:“这不是意气之争的时候。”

      “圣上此行是拨乱反正。”无论是立场还是主张,沈和徐光启都是截然对立的。“徐部堂,您还是先担心担心自个儿吧。”

      “我岂会囿于党派之见?一口气抓了这多么人,北京势必动荡,要是短时间内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动荡就会从中央波及全国。”徐光启转头就走。“诸君不谏,我自谏便是!”

      徐光启没走几步,刘一燝就追了上来:“子先兄!”他大喊道。

      “季晦。”徐光启停下脚步,转头问道:“方首辅基于党派之见不愿过问此事。你怎么也不说话呢?你就这么怕引火烧身吗?”

      “子先,你有孙帝师护着,火烧不到你头上。但你不了解,皇上的怒火早就将我全身都燎遍了。就在阁、部、司、寺、院联合上疏的那天,皇上召我和方从哲入南书房”刘一燝见四下无人,便把被皇上敲打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

      “那你为何不劝?”徐光启不解。

      “你觉得我劝得动吗?”刘一燝苦笑一声,说道:“我与虞臣受推入阁,参与机务。看似官居二品,居坐中枢。但我不是东林的领袖,只是言官清流的提线木偶。我劝过了,不止一次。而且劝有用吗?”

      “唉!”刘一燝抚额叹气。“你悉知兵事,才高八斗,在聚会上据理力争,坚决反对攻击熊左堂,但结果呢?赵梦白不但不听,反而一意孤行,撺掇杨渊诬言辽东。但最后,吃挂落的人却是我!而且”刘一燝顿了一下。“.而且在那之后,你再没有受到过邀约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