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内外善后之议-《泰昌大明》


    第(3/3)页

      而且徐光启不知道的是,几个低级锦衣卫在邹元标自杀之前,就已经拿到了孙如游的口供并私自将之按了下来。邹元标一死,他们立刻就把口供掏了出来。直接怼到既想平事儿,又想要把事情办妥帖,不给皇上抹黑的司礼监手里。接着,司礼监一字一句地指导着锦衣卫做了伪供,锦衣卫也通过绑架威胁的手段得到了孙如游的配合。

      在此过程中,受不了言官压力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张问达,和中正不偏只想弄清事实的刑部尚书黄克瓒,联名上疏请再开三法司会审。他们掀起了朝议与舆论,并最终得到了由沈主导的内阁的支持。而沈的动机,和东林实权派早期的计划,可以说是同途而殊归。

      朝议如此,宫里又有了可以给邹元标定罪的供词,自然也就顺应之,下旨让三法司会审把案子公开坐实。这样一来,宫里要的面子里子就都齐了。

      当时,徐光启的心里便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赵南星就是畏罪自杀了。”王安用重音强调“畏罪”。“在得知自己将要被移交给三法公开会审之后,羞愧难当的赵南星畏罪自杀了。”

      “可旨意还没有发下去啊,他是怎么知道的?”王安的表达方式,让徐光启的眼里闪出一缕微弱的光。“赵南星还活着?”

      “不。”王安微微摇头。“我已经授意锦衣卫杀了赵南星,他现在已经死了。”

      就像当初崔文升的案子那样,王安依旧践行着“先皇上之忧而忧”的处事原则,主动提出将处死赵南星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

      而且王安自己看来,这次比上次更有理由揽责。上次,皇上不顾自己的谏阻,非要掌着御药房的崔文升提供春药,然后把自己搞得龙体大坏,之后放纵崔文升肆行无忌也是皇上自己的主意。而这次,杀赵南星的建议就是王安主动提的,皇上不过是点头同意了而已。

      “这道旨意,也是我向圣上求来的。”王安又补了一句。

      “王掌印,您真够狠的呀。”徐光启长叹一口气,他选择相信这个答案。

      “难不成真让赵南星去刑部受审啊?”王安将圣旨放到自己的书案上,然后端来一个木墩子摆到徐光启身边。“我给过他机会了。他不肯‘实供’,非要兴风作浪,我只能出此下策。”

      “非要杀人吗?直接定罪,然后流放就好了呀。”徐光启感觉自己的胸口堵了一团灼心的火。

      “外边儿吵成什么样,您比我清楚。”王安预料的没错,与何宗彦持同样想法,希望将赵南星移交会审,乃至让他与孙如游当堂对峙以厘清真相的人非常多。

      感到背叛东林党人;认为孙如游避重就轻、乱泼脏水,想为精神领袖平反的东林党人;想一脚把东林党踩死的反东林联盟,以及没有立场的真相派,都想把赵南星弄出来公开受审。

      “而且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您好啊。”王安接着说道:“赵南星死了,孙如游不会再翻供,您和诸位大人也就清清白白地给摘出去了。”

      “清白?呵!”徐光启扶着额头凄笑一声。“我的手上也沾着血,洗不干净的。”

      “徐部堂,洗不干净就多上点儿皂角。我们都是要辅佐皇上干大事儿的人。可别因为这种事情睡不好。”王安双手抱拳,微微拱手。“咱们是一条船上的,还是同舟共济的好。”

      徐光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重重地点了个头,回礼道:“同舟共济!”

      “那我们接着议善后的事儿吧。”王安满意地微笑道。

      “在此之前,我想要您给我一个保证。”徐光启说道。

      “徐部堂请讲。”王安回道。

      “让孙侍郎活着,不要派人在流放的路上袭杀他。”徐光启舔了舔嘴唇。

      “孙如游不会被革职流放。我更不会杀他。”王安立刻回答道:“圣上已经准了。他还是当官儿,只不过降几级调南京养老。”

      “希望您遵守诺言。”徐光启只能选择相信。

      王安颔首,然后将之前的话题给续上:“您准备怎么做,需要宫里的配合吗?”

      “虽然赵梦白在明天会因为惧怕会审而畏罪自杀,但人死案不销。你们可以去把他的家抄了,找需要的证据,然后再据此给诏狱里关着人治罪。到时候,我们自然会上疏保奏,事情就结束了。”徐光启措辞外讽,语气自嘲。

      “徐部堂,您真是个干大事的人!”王安由衷地赞叹道。“好!就照徐部堂的意思办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