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辽东的三驾马车-《泰昌大明》
第(2/3)页
辽阳是东向直面赫图阿拉的第一重镇,包括辽阳和奉集在内的堡、关、大城都在沈阳的西南方向。因此,留在辽阳负责物资转运与人员调配的辽东巡抚袁应泰,和在辽东各关各堡巡访检查的辽东巡按杨涟,是一定会从南门入城的。
当孙传庭、贺世贤以及尤世功带着一群中级军官联袂来到城门楼的时候,辽东经略熊廷弼已经穿着他的大红色孔雀补文官袍站在那儿了。在文官袍的外边,还有一件用以御寒的加绒黑色披风。熊廷弼不是典型的美髯公,只有上两撇下一撮,一共三缕胡须。但他身形魁梧,躯长七尺有余,加上一个圆挺的将军肚,看起来颇有些悍将的骄姿。
看见熊廷弼,贺世贤本能地缩了缩脖子,自从上次蒲河之役他忍不住手痒带着骑兵出城接敌,熊廷弼就一直在骂他。基本是见一次,骂一次,有时候想起来了,还要专门跑到他那里去,数落一阵儿。
“拜见左堂大人。”孙传庭快步上前,抱拳躬身拜道。贺世贤、尤世功亦上前,不过他们执的却是武官的单膝跪礼。
熊廷弼欠身回礼,摆手道:“来了就到后边儿去站等吧。”说罢,熊廷弼朝孙传庭招手道:“孙伯雅,来这儿。”
孙传庭一激灵,他总觉得熊廷弼看自己的眼神像看儿子。
熊廷弼确实很喜欢这个年轻人。在孙传庭到辽东之前,熊廷弼便收到了内阁的通知,知道他要来了。一开始,熊廷弼很疑惑,想不通内阁为什么要把一个万历四十七年的新科进士从河南调到辽东来,还放到沈阳去。他一开始以为,孙传庭是哪个孙姓大官儿的亲戚,有军功好升迁嘛。但转念一想也不对,从高淮辽乱之后,辽东就不再是一个镀金的好地方了,萨尔浒兵败以来更是一个让人避之不及的烂地。像韩原善、阎鸣泰这样的人,甚至宁可丢官不做也不肯来。
熊廷弼一查之后发现,孙传庭的确谁都不是,这就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进士,普通县令。
可当熊廷弼真的见到这个仪表魁伟,身长八尺的年轻人的时候,熊廷弼立刻就喜欢上了他,并觉得朝廷还是有眼光的。他想试试孙传庭的水平,于是撺掇贺世贤跟孙传庭比了一场。结果倒也不意外,孙传庭三负一胜。
贺世贤马战、步战大胜,赤膊小胜,弓术惜败。
这已经很不错了。贺世贤虽然年近五十,但毕竟是打了一辈子仗的宿将。要真是一上来就在马战、步战上输给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读书人,贺世贤就不用混了。
但孙传庭很好学,隔三差五地就跑到贺世贤的军营里请求贺世贤与自己切磋。孙传庭学得很快,贺世贤赢他两回,招式就得被学走。渐渐地,贺世贤在马战、步战上也开始险胜了。贺世贤虽然脸皮厚,但也不是不要脸,当他开始觉得孙传庭有意放水输给自己的时候,他就再也不和孙传庭比试了。
孙传庭静静地杵在熊廷弼身边,活像一根呆木的棒槌。“贺世贤那厮是不是又喝晨酒了?”熊廷弼冷不丁地问道。
“啊大人您说什么?”孙传庭正盯着城楼上的大炮发呆。没想到熊廷弼会突然问这么一嗓子。
“贺世贤又喝酒了吧。他刚刚过来的时候,我闻见了酒气。”熊廷弼向后睨了一眼,但贺世贤站的位置要转头才能看见。
“喝了点儿。但不多。”孙传庭不会主动去捅,毕竟贺世贤确实没耽误事儿,熊廷弼也没有颁布禁酒令。但既然熊廷弼问起来,他也不会撒谎。
贺世贤耳力不错,听见了交谈的声音,于是又往后稍了稍。
——————
卯辰交接之间,在奉集堡督察城防加固的辽东巡按杨涟率先抵达沈阳。在他身边还跟着随行保护的靖夷营游击将军祖大寿和祖大寿的五百亲兵。
祖大寿自少年时代就随父征战,在朝鲜战争期间还跟着他爹祖承训去朝鲜打过倭寇。万历三十一年,祖承训以年老告退,作为长子的祖大寿袭职,任宁远卫指挥佥事。祖大寿今年四十一了,他打了不少仗,但因为种种原因就是死活都升不上去,混到现在还是个游击。
“拜见左堂大人。”两人下马,走到熊廷弼跟前拜道。
“不必多礼。”熊廷弼点头摆手,示意杨涟站到自己的身边。“来我身边站着等吧。最多再半个时辰,袁大来也该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