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武清侯告老-《泰昌大明》
第(3/3)页
过了一会儿之后,朱常洛从回忆中抽身出来,接着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问道:“武清侯今日进宫所求何事啊?”
李铭诚轻咳一声,变脸似的换上满脸真诚。“圣上励精图治,大明中兴有望。臣年老体弱,不堪倚任。臣恐拖累圣上,请乞老骸一副,回府安养余年。”
朱常洛微扬嘴角,哀伤与宽和便同时出现在了他的脸上。“武清侯切莫妄自菲薄。常言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朕记得昨天还是前天。都察院有个新晋的御史弹劾骆思恭老迈无用近于鸡肋,劝他自己上疏告老。”朱常洛在此停住,接着用审视的眼神看着李铭诚,问道:“武清侯知道朕的骆卫帅是怎么说的吗?”
李铭诚脸上挂着笑,但心脏却开始狂跳了起来。皇帝主动提及锦衣卫,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臣耳聋倒听,少闻外事。不是很清楚这个事情。”
“猜猜。”朱常洛微微仰头。
“臣愚钝,猜不着。”李铭诚起身拱手道:“望圣上恕罪。”
“骆卫帅疏辩,说他意欲和那个御史单挑,以证明自己廉颇为老。”朱常洛摆手示意李铭诚坐下。“武清侯,您和骆卫帅年岁相仿,他的斗志如此盛烈,您又怎么能说自己老了呢?您在后府砥柱多年,国家、朝廷还需要您的支撑呢。”
“圣上谬赞了。”李铭诚再拜辞。“臣本朽木愚人,决事多有缺漏。蒙老太后和先帝信用,恬列后府多年,又怎敢妄言砥柱。还请圣上选任贤臣委任。”
“武清侯。你实在是太谦逊了。”朱常洛话锋一转,哑然笑道:“人各有异,既然您坚持引例辞归,朕也就不再慰留了。”
“谢圣上恩赐老臣归养。”李铭诚立刻撩袍下跪,叩首拜谢。他心想:看来那个逆子确实没有说错。
等李铭诚的脑袋结结实实地磕完,并长伏在地上等待“免礼”。朱常洛才又说道:“引例辞归,无可厚非。不过,您还得再等等。”
“等等?”闻言,李铭诚脸上刚起的笑意一下子就凝住了。
“对啊。天津卫逃犯的案子还没有查完呢。”朱常洛保持着坐姿,对李铭诚的俯视仅限于眼神的下移。“虽然朕觉得,武清侯不会牵涉其中,但你在这个时候引例,外边儿总会有些非议的。万一遭到什么人弹劾,您也退不安生不是?”
“.”皇帝的话切中了李铭诚的命门。他的体温开始升高,思绪变得紊乱,可他却不敢像在家里那样,动辄朝周围的人倾泻那股淤堵于心间的怨气。无法得到发泄的内热,转为虚汗从毛孔渗出,很快便浸透了李铭诚贴身的衣物。
“武清侯。您怎么不说话了?”朱常洛追逼道。
此时李铭诚已不得不答,可是他又说不出任何辩解的话。最后,李铭诚只能开口颂圣作为回应:“圣上思虑周全,臣铭感至深。”
“哼。”朱常洛觉得自己的该说的话都说得差不多了,于是道:“那就先这样吧。您可以回去了。”
“臣告退。”就在李铭诚即将起身的时候,皇帝再一次开口了。
“王安。”朱常洛轻声一唤。两腿还没打直的李铭诚顺势又跪了下去。
“奴婢在。”
朱常洛不再看李铭诚。“送武清侯出宫。顺便去锦衣卫那边儿问问事情查得怎么样了。要是查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结案吧。想来孙师傅也差不多也该到天津了。北京这边儿就甭折腾了。”
“是。”王安心下大喜,但面色不变。那个消息他还压着没说,要是皇上把骆思恭或者骆养性叫到宫里来问话。那么他错会圣意的事情,就很有可能会暴露。这是他不愿意也不敢面对的。
王安走到李铭诚的身边,扶住他肥硕的胳膊。“李侯爷。咱们走吧?”
“劳烦王掌印。”李铭诚觉得皇帝话里有话,但他也没法再往下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