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求战不允-《泰昌大明》
第(2/3)页
这个不战而退的决定,不仅让李如柏身败名裂,几乎被朝议逼得上吊自尽,还使得贺世贤耿耿于怀。很多和他相熟了大半辈子的人就这么死在了萨尔浒的冰天雪地里,连尸体都收不回来。开原、铁岭二城相继沦陷之后,贺世贤更是一肚子的鬼火没地方泄,只能借酒浇愁。有段时间,贺世贤过得简直像个行尸走肉,晚上不喝酒甚至睡不着觉。他本来就好酒,这么一喝直接把自己弄成了重度酒精依赖。直到孙传庭按照熊廷弼的指示,按着贺世贤的脑袋逼他戒酒。他才在勉强在宛如火烧一般的戒断反应中逐渐摆脱了浑浑噩噩的状态。
“看来要让你失望了。”杨涟起身,来到贺世贤的身边说道。
“什么意思?”贺世贤不解。
“我带来了熊左堂的命令。”杨涟没有掏出任何东西,他已经把这条命令给背了下来。在王命旗牌的加持下,他也不需要额外的信物,就能直接成为熊廷弼的化身。“总兵官贺世贤听令!”
“是。”贺世贤走到杨涟的面前单膝下跪。
“沈、奉、虎三城不必以辽阳为虑,但坚主一心,同谋合力,若贼大举进犯,则据坚城,互为犄角,与贼相持,切勿轻与贼战。贼来冲阵,只用火器打退。如贼闪退,诱尔出兵追赶,尔切勿追赶!尔切勿追赶!”最后这一句不是杨涟加的,熊廷弼的原文就写了两遍。
“纵贼越城袭辽,尔亦勿追攻,我自披甲乘马,督标营锐卒,及川、浙土兵拒贼,辽可自持,贼必不能奈我何!尔务以本城不失为要!”
“待尔本城既稳,但整精兵,星夜衔枚疾趋抚顺,做捣贼新寨之佯,贼闻知,必舍辽回奔自救。若此,我则军率辽城人马驱之于后,尔人马拦之于前。”
“切勿与贼决战,耗其兵血即可,贼若死突,则放其回巢!”说罢,杨涟行至贺世贤的面前,托住他的手臂,希望将他扶起来。但贺世贤却粗暴地甩开杨涟的搀扶,惊吼一声:“还不战!?”
“不能战。”杨涟后退半步,脸色出奇的冷静。“贺镇帅,您麾下标营皆是能战敢战之精兵不假,但奴酋经营日久,精兵良将更多。还是先保留有用之身,消耗.”
贺世贤罕见地打断了杨涟的话,并急道:“我已经缩了两年了,若不能与贼决战,空留此身又有何用!?奴贼有精兵,我辽亦聚精兵!各镇精锐齐聚我辽,经略为何还不敢战?”
杨涟不以贺世贤的粗暴为忤,他深鞠一躬,郑重说道:“现所聚辽镇者,虽不乏精锐,但语言不通,没有默契,毫无配合。守地不退尚可,进兵协剿必溃,若再是出现萨尔浒那样的败局,我大明便再无精兵可用了,届时势必举国骚然,所危者便不只是辽地诸城,而是我大明朝了。现在决战之机全在贼手,贼进可攻,退可逃。还是当削锐去锋,待其一衰二竭,彼竭我盈,再以贼道还之贼身,逐步推进复堡,蚕食其谋生之地。迫贼不得不与我决战。”
在抵辽之前,就算是杨涟也不免受廷议的误导,以为辽地已有捣巢之力,但数度遍巡辽地之后,杨涟便完全同意了熊廷弼先守而后剿,徐图复土的方略。别看辽地实有兵十四余万,但具体看来却是客兵多,本兵少;新兵多,老兵少。而努尔哈赤手下将才云集,起兵以来,几乎未尝一败。就算是沈奉之战,那也是从容撤退,甚至可以收敛尸体,不给明军以斩级报功的机会。现在发兵与敌决战,没准儿真打得精锐全无,辽沈皆丧。至于粮饷,那是后方的问题。
“唉!”贺世贤并未被说服,他扬起头,长叹出一口伤悲。接着默默地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疲惫地坐了下来。
杨涟没有多说什么,他回位落座,接着看向孙传庭。孙传庭一愣,然后郑重点头,他明白了杨涟的意思。
“贺镇帅。”静坐了一会儿之后,杨涟主动开口。
“.”贺世贤低下脑袋看向杨涟,整张脸上都写着“哀莫大于心死”。
“钦差到辽阳了。”杨涟说道。
“.”贺世贤的表情起了变化,但还是不搭腔。
“钦差带来了皇上给你赏赐,还有你部报领的首功银。”杨涟缓缓说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