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猎手与猎物-《泰昌大明》


    第(2/3)页

      瑚什布想了想,到底还是发了善念。他走上去,一把将少年从地上拉起来,见少年腿脚齐全,能够站立行走,算不得累赘,于是说:“还是先绑起来吧。”

      “好。”音达呼齐听招呼收刀入鞘,接着掏出用来捆绑大型猎物四肢的麻绳将少年捆了个严严实实。

      ————————

      三人就地落脚。老大瑚什布和老二音达呼齐回村口捡回猎物,而老三额尔碧赫则留在院子里生火,并看守他们给上面的“说法”。

      额尔碧赫随身带了燧石和火镰,以及一些易于引火的干火绒。他一边低头打火烧绒,一边用女真语问少年道:“你叫什么?是哪个旗的?就你一个人逃了吗?如果你能供出同伙,那么回去之后,非但不会受到惩罚,反而还会有赏赐。”

      额尔碧赫显然是在说谎,这种逃跑的奴仆,无论是否供出同伙都不会得到赏赐。最大区别无非是吃刀子还是挨鞭子。

      少年眼神一闪,但只支支吾吾地说了两句额尔碧赫听不懂的汉语。

      “你会说我大金国的话吗?”火绒被点着了,额尔碧赫赶紧捧起收集来的干草和枯叶铺在上面,并朝着星火吹气。很快,一团白烟袅起,接着便燃起了火光。

      少年下意识地想要摇头,但随即便僵住了脖子,还是用汉语说话。

      “算了。”额尔碧赫放弃了。他将干枯的树枝堆叠在明火上,等树枝被引燃,又将院子里的木柴摆放上去。这样,一个能燃很久的营火就生好了。

      不多时,瑚什布和音达呼齐带着猎物回到了院子里。“额尔碧赫,过来帮着把兽皮剥下来。”瑚什布招呼道。

      “哦!是。”额尔碧赫连忙收起烤火的手,前去帮助两人给猎物扒皮拆骨。

      这些动物的皮都是好东西。往年明、金尚未决裂之际,很多部落民都会把这些皮货运到抚顺或是开原这样的边城,与汉人或是蒙古人做交易。以换取类似于盐、米、茶、陶之类的生活物资。

      但明金决裂之后,明朝方面就对金国搞起了严格的物资禁运,这就导致金国只剩了朝鲜这么一个异质的交易对象。可朝鲜毕竟国小量少,而且即使在金、明之间搞两端外交,也还是要在明面上和作为父母之邦的宗主国站在一起,持反金的态度。

      各方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往年紧俏的商品成了一个徒有使用价值,而交换价值匮匮的东西。皮货卖不出去,对底层的民众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好事,物以稀为贵,这玩意儿多了也没什么用。但对大金的统治者来讲,这就不完全是坏事了。至少努尔哈赤不必主动下戒严令,就能防止皮货大规模流出,以增加军队的着甲率,并给他的大部分楯车都附上一层“皮面装甲”。

      “不给他吃点儿东西吗?”额尔碧赫撕扯着没盐没味,满是腥臊的兔子肉,问瑚什布道。

      “能留他一条命不错了。”音达呼齐瞥了少年一眼,说道:“看他这样子一时半会儿应该也饿不死,要是实在饿得走不动道了。就把他的脑袋给砍下来带回去。反正回去之后多半也是一刀。”

      ————————

      就在三人轻松愉悦地吃着烧烤兽肉,谈天说地幻想着百里之遥的战场时。村寨附近的一处矮坡上,正在远眺四方寻找猎物的游民发现了这山野间的一柱孤烟。

      犹豫了一瞬之后,他决定过去看看。如果是没有逃走的汉人民户就讨一顿饭吃,讨不到就抢。要是对方人多,那就算了。

      他谨慎地观察着地上的痕迹,专挑没有人类活动迹象的路走,小心翼翼地缩短自己与孤烟之间的距离。

      很快,游民找到了狩猎小队落脚的村寨。他没有贸然进去,而是挑了一棵能挡住自己大半身形的高树爬了上去。

      游民上树,只见几个金兵打扮的人正围坐在院子里的篝火旁,烧烤着被他们分脍兽肉。游民放缓呼吸,仔细地观察了一番。他发现,这四个人并不完全是离开大部队独自行动的金军士兵,还有一个被捆缚得严严实实的俘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