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辽北与威宁-《泰昌大明》


    第(3/3)页

      “是。”丁修缓缓地取下跨在肩上的“衣袋”,将之放到地上。

      李显也想取下肩上的“衣袋”,却被伍长给止住了。“我没叫你动,你就别动!”

      “哦!好。”李显被吓了个激灵,立刻停止动作。

      丁修蹲下身,解开绳子,将“衣袋”摊开。三个沾着血的苍白人头,便赫然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还真是脑袋。”伍长咽了口唾沫。在他的眼里,这三个人头不啻白花花的银子。“那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伍长看向李显。

      “是缴获的奴贼的兵器。”李显问道:“您要看吗?”

      “不必了。”伍长摇摇头。“把东西拿来,我带你们进城。”

      ————————

      威宁营,总兵府。原凉州副总兵,现威宁营总兵官侯世禄,正和四川援辽副总兵童仲揆讨论着兵员核准的问题。

      侯世禄的精神头看上去很差。自从石砫土兵奉经略熊廷弼的命令进驻威宁堡后,侯世禄就没怎么睡过囫囵觉。

      熊廷弼说得轻巧,把册子造好就能找辽阳领取土兵消耗的粮饷,可册子哪有那么好造。

      西南土兵和他手下北兵的俸禄标准根本就不一样。侯世禄手下的兵多来自甘镇和蓟镇,虽然从广义上说,他们和土兵一样都属客兵,总体待遇比从辽镇本地的招募的士兵要高。但土兵是从西南来的,路途更遥,所以行粮要更多一些。

      所以除了总账要发生变动外,还必须另造专册,单独统计。不然到时候账对不上,哪个监军、巡按,乃至在京科道参他一本,弹劾他冒饷贪污,恐怕就要倒大霉。

      另造专册就要涉及人员的点校。可无论是他,还是他手下的北方军官都不想去和南方的官员协调。说不定半天下来鸡同鸭讲,最后还得靠文字沟通。

      但上面要非要他们配合,侯世禄也就只能配合。推来诿去,差事还是落在了他自个儿的身上。谁叫他官儿大呢。

      “童副将,经略的命令是优先满足贵部的需求。所以我先给你营两千人半个月的口粮。册子上我也这么记。但贵部究竟有多少食粮人还需要验核,我想找个时间,去贵部的营地里校点一下现有的兵员。”侯世禄尽可能地放缓语速道。

      “好啊。侯镇帅挑时间就是。”童仲揆虽然是南京人且长期在四川任职,但也不是听不懂北方话。毕竟他再怎么也得去北京向兵部和都督府述职。

      “事不宜迟,明天一早如何?”侯世禄倒是不怎么听得懂童仲揆的南京话,不过他倒也能从童仲揆微笑的表情和慈缓的语调中听出赞成的意味。

      “当然。”童仲揆朝身后的亲兵招手,亲兵立刻递来了一个包裹。“这是石砫营分驻威宁的名册拓本。您可以先看看。”

      “好。”侯世禄开始喜欢这个南京老头儿了。

      侯世禄接过包裹,正准备打开。便有一个守城兵急匆匆地进到衙门,大声喊道:“报!”

      侯世禄停下动作。“怎么了?”

      “有人来报首功,三个。”士兵回答道。

      “这么快?”侯世禄看向童仲揆,脸上写满了惊讶。

      明末的辽东局势非常复杂,尤其是辽北这个嵌在蒙古和后女真之间的突出部。喀尔喀诸部、叶赫部残党、建州部以及小规模的明军,都在这一块儿活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