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银票官俸-《泰昌大明》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魏朝没有在正阳门支行待太久,或者说,正阳门支行也没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他细问。只一盏茶的功夫不到,魏朝便出了支行大堂,坐着马车往大明门的方向去了。

      因为早有安排,所以当魏朝来到大明门的时候,一顶抬舆已经等在那儿了。魏朝在大明门口下车上椅,又被挑夫们高高地举了起来。

      大明门外立着一块永乐时便竖在那儿的下马碑。下马碑上刻写着“官员人家,至此下马”字样。照祖宗法度,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过。但自王振之后,顶级宦官也开始以坐抬舆的特殊方式“步行通过”了。最开始的时候,科道言官们还上疏批驳一下,但久而久之,皇帝不管,这事儿也就没谁关心了。

      抬舆来到承天门口的金水桥前,魏朝的左侧余光突然瞥见了几道人影。他转过头去,远远地看见了来人。魏朝对这些面孔没什么印象,但他却知道这几个小官小吏是哪个衙门的。

      “第二批奏疏都来了.”魏朝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并对充当轿夫的小黄门下令道:“快些走。”

      “是。”轿夫们加快了脚步,几乎慢跑起来,没多久就把魏朝送到了午门口。

      抬舆落定。魏朝回头看去,发现那几个递送奏疏的官吏也迤迤然地走到了六科直房的门口。按照往常的经验,再有不到半个时辰,这批奏疏就会经过各科的驳正然后被送到会极门。

      递送奏疏的官吏分科进了直房,但魏朝却没有收回遥望。他的视线顺着御道的东侧从午门口连着穿过端门、承天门和大明门的门洞,一直到触及正阳门前的熙熙攘攘才停下。这不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这段路竟如此长。但他每次从这里回头望去,都会觉得自己的灵魂像是被什么东西给擭住了。

      “魏首席,你在看什么呢?”一个熟悉的人声伴着马踏青砖的声音从右阙门的方向传来。

      魏朝循声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逐渐接近的栗色大马。御马监的掌印太监韩本用正跨在马上,一脸笑意地注视着魏朝。在他的身后,还有两队执戟荷戈的御马监禁卫。

      韩本用每天早上点完卯之后都会亲自带着兵,沿护城河绕着紫禁城一周,并检查宫城四门的防务。由于御马监本部衙门在紫禁城的东北部,所以他的检查顺序一直是玄武门、东华门、午门、西华门。走完这一圈,韩本用还会再去里草栏场看马。

      魏朝怔了一瞬,旋即走上前去,跪地叩首。“奴婢见过韩老祖宗。”

      韩本用轻拉缰绳,踩镫下马。他来到魏朝的身边,将魏朝给扶了起来。“魏首席何必如此客气。”

      “规矩就是规矩。”魏朝又作了一个揖,然后接上韩本用的问题:“奴婢在看御道。”

      “看御道?”韩本用不解。

      “每当奴婢走过这条道,总会感觉自己像是从人间来到了天上。”魏朝看着韩本用胸前那条仿佛要从袍服中飞出来的正蟒,问道:“韩老祖宗也有这种感觉吗?”

      韩本用侧头看去,笑道:“我一般从北安门进出。从那儿进,只能看见高耸的万岁山。”

      绝大多数时候,御马监都不会和外廷衙门发生交互。因此也就不必出入正南四门。

      “是呢。”魏朝附和着笑了。

      ————————

      和韩本用告别之后,魏朝徒步走到了乾清宫。

      这时,上午的第一批奏疏已经批答完毕了。皇帝正闭着眼睛,听王安给他念努尔哈赤起事之后有关朝鲜方面的奏报。

      “臣窃惟逆奴累胜未遂深入者,后有北关,前有朝鲜,非彼贸首之雠,则我怀恩之属也。今开原不守,北关隔绝,鞭长不及马腹,必且折入于奴。”

      “朝鲜则师徒丧败,魄悸魂摇。昨传谩书恐喝挑激,鲜之君臣事势狼狈,既为逊辞复之,继以败将俘军羁留为质,且憷且诱,遂入牢笼。”

      王安的声音平稳有力,语调也是抑扬顿挫,很能突出重点。魏朝曾听人说,王安就是因为这副好嗓子,才能在一众精通文墨的年轻宦官中脱颖而出,被先监陈矩荐为皇长子的伴读。刘若愚入侍之后,魏朝发现他也有这样一副好嗓子。

      魏朝据此怀疑,先监怕是专收这样的少年给自己当干儿子。毕竟陈矩和老太后一样信佛,有着让人帮他念佛经的需求。

      魏朝步入南书房,来到御案前。这是他今天第一次见到皇帝,所以当行五拜三叩的面君大礼。通常,行礼的时候应当唱名,但王安仍在念诵奏报。魏朝不敢出声打扰,就加大力气重重地跪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