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可欣当时还是挺激动的,直到六月三十号上午九点,七月一号的排片出来,陈可欣这才苦笑摇头。 《武侠》七月二号上映,得到三成排片。 而《1937》七月一号上映,中影为主的一系列国有院线,安排了百分之四十八左右的排片。 风华院线则是逆天的安排了百分之五十五的排片。 像是万达,光线等等私人院线,一样安排了百分之四十五的排片。 这样的排片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黄金时段。 《雪花秘扇》和《财神客栈》排片直接断崖式下滑。 人比人,不能比,电影比电影,同样不能比。 《武侠》制作成本一点五亿,《1937》才八千万 两部电影一起参加戛纳,一个灰溜溜的走,一个拿到了金棕榈大奖。 两部电影几乎同一时段公映,一个至少百分之四十五的排片,一个百分之三十排片。 可以说《武侠》除了制作成本更高,其他方面都不如《1937》。 陈可欣坐在沪城的新锦江大饭店,看着滚滚东流的黄浦江,心中的忧愁就像是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1937》拿到了金棕榈大奖之后,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帮着宣传,所有人都在夸。 中戏给李声耀立铜像,沪城电影节给予七项大奖。 然后看片会,一众院线高层跟着拍马屁。 据说现在内地的影城影院里,宣传海报最多的就是《1937》。 这样的情况下,其他电影应该怎么办呢? 《雪花秘扇》和《财神客栈》已经放弃了,任由《1937》肆虐,但是陈可欣不想这样。 《武侠》制作成本一点五亿,一顶草帽几万美刀。 他以权谋私的新闻到处都是,这部电影如果不行,那投资人只怕都会抛弃他。 这是他最怕看见的事。 以前在港岛当导演,投资人扣扣索索,他都没赚什么钱。 来到了内地,《投名状》三亿成本,《武侠》一点五亿成本,《十月围城》一点五亿成本。 陈可欣就靠这三部电影,直接在港岛买大别墅。 他是真的舍不得这样的名利场。 吴君茹坐在陈可欣对面,见丈夫皱着眉头往窗外看,还以为陈可欣在看美女,心中不由暗骂,打算晚上找刘嘉铃,去夜店找几个猛男。 “唉,怎么办呢,《1937》这么猛,我们很难抢票房啊。” “怎么啦?” 吴君茹这才知道自己误会陈可欣了,立即跟了一句。 陈可欣随后苦着脸讲述了接下来的困境。 “《武侠》如果不成功,我很有可能被投资人抛弃。” 吴君茹眼珠子转了转,“让金城武和汤潍一起开房咯。” “不行的,内地不是港岛,内地观众不吃这一套,《无极》让谢霆峰和张柏之复合都不行。” “那就宣传甄子玬吗,他不是有十部电影,全部过亿吗,你担心什么?” 甄子玬的确很火,十部电影过亿,不过除了作配的《画皮》系列,他自己主演的电影,票房大多一亿出头。 《武侠》投资一点五亿,一亿出头可不行。 “不行,观众早就知道他很能打,这个新闻没有新鲜感。” “那怎么办呢?要不要退档,重新安排档期?” 陈可欣闻言,稍稍有些犹豫。 想了许久,还是摇了摇头,“我们的宣传都已经放出去了,悬疑武侠,现在退档,要重新宣传,不仅仅需要更多的费用,而且气势也没有了。” 吴君茹闻言,撇撇嘴,不再说话。 她最近都想着小孩上学的事,对于陈可欣的电影票房成绩,并不是很在意。 毕竟《十月围城》,《投名状》不都亏本了吗。 《武侠》还不是能忽悠投资人。 就在此时陈可欣忽然低声说道:“有没有一种可能,《1937》太过高端,虽然很得影评人喜欢,但是观众不喜欢。” 拿到了金棕榈,可不代表就能有高票房。 能拿大奖的电影,普遍文艺性强一些。 吴君茹想了想,“很有可能啊,《1937》说不定跟墨镜王那些电影一样,口碑很好,老外都喜欢,但是最后的票房不行。” 陈可欣端起咖啡,一饮而尽,温热的咖啡流入身体,让他感觉充实许多。 似乎得到了一股力量,让他不再畏惧。 “你说的没错,李声耀不是神,不可能说他的电影就一定会大卖,这一次《1937》号称一镜到底,的确能吸引专业人士,但普通老百姓,谁在乎这个,最后还不是看电影是不是吸引人。” “是这个道理啊。” 吴君茹附和一句。 她是真心觉得没必要担心,反正有甄子玬吗,上亿肯定行。 港岛电影在港岛从来没有上亿过,现在《武侠》在内地能破亿,还不够吗? 陈可欣自我安慰点点头,他越想越觉得《1937》就算是口碑好,拿到了大奖,但票房上不一定能有好成绩。 “《1937》就是李声耀商业电影的滑铁卢,这一次肯定没有预期好,普通观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说不定直接崩塌,高票房的记录到此为止。” “我的《投名状》两亿,《十月围城》差不多两亿,我也不差的,没必要害怕李声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