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东林点将录-《泰昌大明》


    第(3/3)页

      小三刻钟后,刑科都给事中傅櫆风风火火地趋进了南书房。

      “微臣傅櫆叩见吾皇万岁。”傅櫆的声音有些颤抖。

      作为言官的各科给事中和各道御史都有直奏皇帝的权利,但直奏不等于面奏。对于绝大多数言官来说,能得到皇帝的召见,依旧是一份难得的荣耀。

      傅櫆这种级别是没资格站着说话的,因此朱常洛也就没让他起来。

      “你是江西临川人吧?”朱常洛没说正事,只问傅櫆的籍贯。

      “蒙圣上垂记。微臣确实是江西临川人。”傅櫆不知道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朕还记得,你顶了锦衣卫的驾贴。”朱常洛略带嘲弄的轻笑在大殿里回荡。

      “臣”傅櫆还是不知道皇上的真意,但他总归还是明白,今天皇上召他过来绝不是为了表彰。

      “你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吧?”朱常洛没有理会傅櫆的惊惶,继续提问。

      “蒙圣上垂记。微臣确实是四十一年的进士。”傅櫆心中的喜意已经完全散尽了,他心跳加速冷汗直冒。

      “四十一年的进士,四十四年补到知县。四十八年进京,一进京就办了三进院儿的宅子。户部替各官还印子,没伸手要钱的官员屈指可数。海澄知县傅櫆!”朱常洛连珠炮似的甩出问题,声音渐次高昂,到最后戛然一顿,沉默半晌才用接近慵懒的声调问道:“你在任上没少捞吧?”

      “微臣.微臣”傅櫆进气没又出气快,不多时,他只能本能地靠双手撑地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了。

      海澄县地处福建漳州,是嘉靖四十五年割龙溪、漳浦等地设置的新县。这个县从立县以来就非常富有,而其中的原因有且只有一个,大明取消海禁后,唯一一个合法的对外港口,月港,就在海澄。

      “傅知县。你似乎不是一个如世人所公论的清直言官啊。”朱常洛冷冷地盯着傅櫆头上的乌纱帽。“你说,朕要是把这些事情抛出去,你还能在北京待多久呢?”

      听见威胁,傅櫆反而松了一口气。因为威胁是为了被威胁者的价值,如果皇上要处置他,凭着手上证据直接革职罢官、削籍为民,然后再让刑部拿人就是了,根本不必问这个问题。

      啪!有什么东西被甩到了傅櫆的身边。

      傅櫆深深地舒出几口气,斜眼用余光瞥向被扔到他右手边的东西。

      “这是锦衣卫近来要拿的人。”扔出这份名单的掌印太监王安开口说道。“傅都给事中。如果你还想拦住锦衣卫的驾贴,就直接在上面填上自己的姓名吧?”

      傅櫆明白了:刑科是拴住厂卫的狗链,而皇上要他成为解开狗链的钥匙。

      傅櫆并不介意,他万历二十八年中举,直到十六年后才开始做官。上次顶撞皇帝只是舆论压力之下,多方权衡之后的不得已之举。要是可以,傅櫆宁可不在那个位置,不要这份声望,默默地做一个滥竽充数、随波逐流的言官,跟着主流舆论混日子。

      如果皇帝在杨涟公然忤逆之时言辞训斥,给傅櫆一个坏的预期,那么他当时就不会听内阁的,而是默默地做一个缩头乌龟。

      现在皇帝捏着能正当地将他罢官削籍的实证,就等于捏住了他的命门。傅櫆没有兼济天下理想,他做官就是为了做官,就是为了捞钱。他绝不会为了虚无缥缈的名声丢掉几十年寒窗换来的功名和官身。

      傅櫆没有丝毫犹豫,他甚至没有看打开名单,而是直接以最谦卑的语气磕头效忠。“微臣愿意做皇上的犬马。”

      “很好。”朱常洛满意地点点头。他很清楚,傅櫆是一定会服软的。因为傅櫆本就是一个为了升官发财甘愿给魏忠贤当儿子、当刀子的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