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闭月开天-《泰昌大明》
第(3/3)页
诸卿跪叩离开后。朱由校站起来走到父皇面前,拱手作揖。
“有疑问?”朱常洛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有话要说。
“是,儿臣有一事不解,求父皇解惑。”朱由校点头道。
“是刘一燝的谏言?”朱常洛反问。
朱由校一怔:“父皇圣明烛照。”
“非要说其实就四个字,为时尚早。至于为什么,你自己下去想吧。想通了,朕就封你做太子。”朱常洛站起身,在朱由校的脑袋上拍了拍。
朱常洛看向王安,正想说话,但顿了一下又没说,而是走到一张摆着文房四宝的桌子前。提笔写下两个大字:勿馁。
“王安,悄悄地把这个东西送给刘一燝。他要是真有心成为下一个张居正,朕也不能让他灰心丧气了。”
“是。”
——————
离开乾清宫后,徐光启拉住了刘一燝。
“丈田清丁这种大事,你应该先跟我商量商量的!”徐光启的声音里颇带了些恼意。
“有什么好商量的?皇上是有心的。难道你没听见皇上对李户部谏言的考语吗?是‘小修小补’啊!”之前被叶向高顶住,现在又听见徐光启的责备,刘一燝心中郁结的淤气立刻就凝成愤懑了。“我观皇上的神色。他老人家明显是被说动了的,要不是叶次辅跳出来说什么‘一动而天下骚’,说什么‘草决而率行’,这事儿就已经成了。”
“你急什么!”徐光启罕见地大声道:“你知道这件事要得罪多少人吗?”
“我当然知道,但得罪再多人也得做!修修补补不过吊着气苟延残喘。从万历十五年以来,每年都有民变,再不改大明朝真的要亡了!”刘一燝深吸几口寒气,任由冰冷冲击自己的肺腔。
“百尺冰渊尚未解冻,你的国策定得再漂亮,总得有人去执行吧?现在各地是什么情况,还要我说吗?可不光是粮税征收,地方上还有哪些人能用?不补上敢打敢拼的能员,丈田清丁能进行得下去吗?季晦啊,你操之过急了。”徐光启缓了缓情绪。
“东林有这么多忧心国事的贤良忠正。把他们都派到各地去,不就有人了。”刘一燝说道。
“砍不到他们的头上去他们当然忠正,当然贤良,但如果丈田丈到他们的家里去了,你觉得他们还会贤良吗?”徐光启轻笑着摇头:“这个事情我本来是不想说的,但既然提到了,我也就不避讳了。刘阁老,我问您,在您主持丈田事宜的时候,您敢派一个海刚峰那样的人物去丈量南昌刘氏的田吗?”
刘一燝被这一问深深地刺住了。刘一燝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刘曰材是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官至陕西左布政使。万历十六年,刘一燝与兄长刘一焜、刘一煜同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三年,又与刘一煜同中乙未科进士。尽管刘一焜、刘一煜都已过世,但他们的后人还在,即使不算上两位兄长的后人,南昌刘氏还有其他宗族。
南昌刘氏是很有家资的。
方从哲年轻时进京置房,需要把老家的房屋田产卖了,徐光启获授礼部尚书,只能借钱在贡院附近置办宅子,而刘一燝一补上阁员,就直接在南薰坊天师张府对面购买豪宅,这足见其财力。
“刘阁老,我不怀疑您的决心,但还是那句话,枝繁叶茂,非一家而已。我很幸运,父亲经商失败,将家资败光了,所以我能心无旁骛地为我的志向一往无前,但您能吗?东林党的其他人有多少人能呢?刘阁老,如果您做不到这一点,就一定会有人拿这个来攻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