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海运优化动议-《泰昌大明》
第(2/3)页
“坐下,朕看见了。”朱常洛将吏部的陈事疏扔到一边。
“是。”刘若愚还没重新落座,突然想到了什么。“主子,还有一本。”
“谁的?是战报吗?”朱常洛记得很清楚,努尔哈赤会在二到三月间,对辽东发起大规模的入侵。
“是蓟辽总督文球辞表。”刘若愚摇头。
严格来说,蓟辽总督现在只是蓟镇总督,而且还要把天津给剜出来。
“又是文球的辞表”朱常洛的眉头皱了起来。“在哪儿?”
刘若愚快步走到御案前,很快就帮皇上找到了那本辞表。“主子。”刘若愚将奏本捧到皇帝的面前。
朱常洛打开叶折,只见辞表中写道:
“.臣督理无状,至罪戾交丛,内外交讧。伏蒙先帝、圣上圣度涵容,感承高厚,省讼迁愚,固冀收复惊魂,支持病骨,勉供任使,终竭驰驱。”
“而旬日以来,忧惧相乘,宿痾剧发,精神溃乱,坐卧靡宁,脾气积伤,餐饮并废,温痰流注,腰股不能屈伸,急火上攻,头目时作眩晕,延医诊视,咸谓疾居骨髓,非铖石之可攻,将晷漏之难保,小年易尽,虽万死不足深怜,残喘幸存,即一息尚希大造。乞天恩放归田里调养。”
“哼。”朱常洛轻哼一声。“文球这是要死了呀。”
如果奏疏描述属实,文球辞世恐怕就这两天了。但遭到弹劾之后上表以病引例是明代大员的常规做法,不能当真。
接着,朱常洛翻看内阁的票拟:“此边事糜急,国家危难之际,督臣岂可因人言风闻而病去。人臣不得于君,则热中,中心既热,则病体滋烦。宜拟温旨一道,速发密云,释督臣忧惧之心。心安则热去。热去稍养,即可供事如常。”
朱常洛提起朱笔,在奏本末尾写上:“照内阁所请,即拟温旨一道,慰留督臣文球。令之不得因人言贻误国事。”写完,朱常洛吹干墨迹,唤道:“刘若愚。”
“奴婢在。”刘若愚这么一起一坐的,屁股下的垫子都快凉了。
“现在就发出去。”朱常洛随手一扔,叶折堪堪滑到桌沿,差点掉下去。“旨意今天就得到密云。”
蓟辽总督春驻密云,秋驻昌平。都是跑马一天就能到地方。
“奴婢这就去。”刘若愚看本子停下的位置,就知道皇帝对这件事情很不满意。他忙不迭地拿起批好的叶折,转身就跑了出去,将之交给跑腿的宦官。
朱常洛一心二用,一面翻看张铨的陈事疏,一面又招呼道:“王安。”
“奴婢在。”王安没有起身,而是拿出他的备忘录准备往上记。
“把开年以来弹劾文球的本子全部找出来。”朱常洛吩咐道。
“是。”王安领受命令,随即便去身后的架子上找到了一本索引册。
这本册子上按时间顺序记载着题目,梗概,以及上疏的人。为的就是随时检索查询需要的奏本。
通过索引册,王安很快就找到了皇帝需要的奏疏。他随手招来一个年轻的宦官,吩咐道:“按照上面的记号,去直房把奏疏搬来。”
王安说的直房不是内直房,而是贴在紫禁城护城河边上的秉笔直房。那些已经批过的章奏,会暂时停在那儿等待誊抄存档。除了暂存章奏,秉笔直房还可以用来睡觉。
散衙之后,他们这些顶级太监,若不在紫禁城里轮班近侍皇帝,也不想回皇城外边儿的私宅睡觉,就可以在这儿或者司礼监本部衙门歇息,以等待紫禁城开门。如此一来,便能大大地节省通勤时间。
若是想半夜叫开紫禁城,那是不可能的。除了皇帝和太上皇,任谁都不能在夜里叫开紫禁城的门,否则就是谋反。
“是。”年轻宦官拿过索引册,还没离开南书房,便听见皇帝说:“不必去找原本了,朕也不想看,把上疏的人列出来就是。”
“给我吧,我来列。”刘若愚正好回来,顺手就从年轻宦官的手里拿过了索引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