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会试结束-《泰昌大明》


    第(3/3)页

      文震孟是万历二十二年的举人,中举时,他不过弱之冠年,可谓惊才绝艳。但现在,他已年近半百,两鬓斑白了。如果今年的泰昌金榜仍无其名,那他就是十闱不进了。

      但文震孟的心态还算好,就算今年的恩科不进,明年还会有一科常科。只要这两科中能有一科进士,那他也还是“少进士”。

      少顷,小吏过来收卷了。文震孟看了他一眼,却没有丝毫动作。小吏收了卷,并不意味着考生就可以出去了。每次会试都有数千乃至上万人参考,为了方便管理,维持秩序,号房以千人为一区,并用《千字文》编号。只有等前一个考区的人被放出去,后一个考区的人才能离开贡院。按照以往的经验,文震孟知道自己还要再等上好一会儿。

      又等了一会儿,号军开始撤出考区,来到考区与考区之间的空地集合。这表明举子们可以离开考棚了。

      文震孟取下白日为桌,晚间为床的木板,来到狭窄的走廊,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腰舒腿展之后,文震孟跟上前方的举子走出考区,来到考区附近一个大水缸旁。他先用水缸里的水洗了个手,接着转过身默默地望着另一列考棚。

      不多时,文震孟等待的人出现了,那人显然也看见了他。

      那人加快脚步,来到文震孟的面前,拱手行礼。“文起兄久等了。”

      “良甫兄不必多礼。我也是才出来。”文震孟还礼。

      文震孟和王徵是在考场中相识的。相识的起因也很简单,就是单纯地看对了眼。当时,第一场的八股文写完,大家走出号房放风。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基本一碰头就开始扯考题,扯文章。只有文震孟和王徵两个白了头发的老头儿像是异类,远远地和人群保持着距离。

      文震孟看见王徵鹤立鸡群的样子,当时就起了交友的心思。他主动上去攀谈,一聊才知道,两个人竟然都是万历二十二中的举,而且王徵已经过了五十,不可能再“少进士”了。一时间,惺惺相惜或者说同病相怜的情感骤起,文震孟遂提出考完之后在水缸边上碰头,然后一起去大醉一场。

      “我们走吧。”王徵摆出请的手势。

      “好,请。”

      “文起兄觉得自己今年能上金榜吗?”快走到明远楼的时候,王徵突然问道。

      “我不知道。”文震孟的脚步未有丝毫迟缓,他轻笑一声,坦然地说:“中与不中,不在我心所想,而在考官笔下。”文震孟年少中举,最开始的那几场春闱下来,他都以为自己做出的漂亮文章定能邀得功名。但如果一切真如他预料,那他今天就不会在这儿了。“考不中就继续考,反正已经我考了十场了。良甫兄你呢,还考吗?”

      “我不考了。”王徵摇摇头。“如果今年还不中,那我就去吏部报到。哪怕分个极边杂职,也算是出仕报国了。”

      “我不如你啊。”文震孟说道。

      “文起兄说笑了。”王徵微笑摆手,转移话题道:“文起兄在何处下榻?”

      “我在盔甲厂附近租了一间的小院。不论中与不中,我今年都不回乡了。”文震孟也问道:“小院儿还有不少空房,良甫兄如果不介意可以搬来与我同住待榜。”

      王徵心中微动,但仍旧辞谢道:“我在三元楼订了房的。”

      “退订就是了。”文震孟很热情。

      两人一路走,一路说话。很快就来到了贡院门口。

      贡院门口有些壅塞,似乎出了什么骚动。文震孟伸长脖子望去,只见一个六品官,正一脸急色喊道:“让我进去!我有非常紧要的事要禀告徐大人!”

      小贴士:现在日常口语把监狱里的牢房俗称为“号子”,这里的“号”其实就源于明清两代的会试。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言进士之艰难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