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立契与分歧-《泰昌大明》


    第(2/3)页

      惠进皋又仔细看了看契约上的内容。确认无误之后,说道:“一般来讲,这张契纸要收您三厘银子的工本费,但您是能进茶室的贵客。这三厘银子的工本费就免了。”

      “这还有讲究?”李廷元问。

      “有啊。在我行办理总值超过一千两的业务。就能在茶室里与掌柜面谈。并免除一切笔墨纸张的费用。”惠进皋收好契约,问道:“现在就走,还是再歇息一会儿?”

      “现在就走吧。”

      ————————

      叮铃。一个穿着宦官袍服的年轻人走进了正阳门支行的大堂。

      伙计听见动静,赶忙迎上来招呼。“这位公公准备办什么业务?”

      “我不办业务。”年轻宦官四下顾盼,问道:“你们惠行长呢?带我去见他。”

      “东家陪客人去看宅子了。”比起“行长”“司正”这样的称谓,伙计们还是更习惯用“东家”来称呼给他们发银子的人。

      “看什么宅子?”年轻宦官这才转头正视那伙计。

      伙计回答道:“大司徒要返乡了。他家的公子来变卖宅子。那宅子在南薰坊,很值银子。所以东家便亲自带着人去勘验了。”

      “嗯。”年轻宦官点点头。虽然给李府的旨意不是他送的,但他却知道有这么回事儿。“这么一来一回大概要多久?”年轻宦官问道。

      “不好说。”伙计只能估算。“南薰坊不远,如果只勘验的话,一个时辰之内准能回来。但如果要去顺天府办过割,恐怕就得两三个时辰了。”

      “唔,两三个时辰”年轻宦官觉得这会是一个偷闲的好机会,便道:“我就在这儿等吧。”

      “好嘞,您这边儿请。”

      ————————

      顺天府署。

      新任顺天府府尹沈光祚正坐在内签押房的大案后处理着仿佛无穷无尽的琐事。一个月前,他还在山东任左布政使。

      在品秩上,地方的左右布政使都是从二品的大员,而顺天府府尹却只有正三品。但就其实权和机要性来论,顺天府府尹要比山东布政使大得多,所以还是升职。

      毕竟山东布政使的帽子上还顶着一个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的山东巡抚。而顺天府府尹的上面直接就是六部,而且顺天府府尹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疏。

      但顺天府府尹相当不好干。顺天府作为天下第一府,其辖区内除了平头百姓,还有数不清的高官显爵,机要宦官,以及位低权重的科道言官,顺天府府尹在他们面前可没有说一不二的权威。跟这些人打交道,考验的不是理政的能力,而是交际和端水的能力。人家要是不服,可不会像平头百姓那样憋着,指不定一道奏疏就把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去了。

      皇上圣明倒还好,但皇上要是不圣明,那真是上衙跟上坟一样难受。因此,大多数府尹上台之后的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关系求升转。万历朝一共四十八年,顺天府尹走马灯似的换了三十多个,平均一年半不到就要换一个,能干满任期正常调任的人寥寥可数。

      沈光祚以为自己还是有些能耐的,但他刚到北京就遇到了一件有能耐也不太能办得动的案子。最近,京郊地区报了好几起非自然死亡,仵作初步勘验,发现死者都是自杀。沈光祚在开封府当过推官,在山东当过按察使,没少见过伪装成自杀的凶杀。但问题在于,这些死者几乎全是被阉割了的人。

      一个衙役急吼吼地来到内签押房。他刚进门,还没有走到沈光祚的面前,便大声说道:“赞府大人。锦衣卫的人又来了。”

      听见“锦衣卫”这三个字,沈光祚的眉头一下子本能地皱起来了,他放下笔,抬头看向那衙役。“谭推府呢?”

      “已经在应付他们了。”衙役说道。

      “好。我知道了。”沈光祚叹了口气,朝会客厅的方向走去。

      会客厅里,顺天府推官谭世讲正面对着一群面色并不十分友善的人。虽然他昨天已经见过这些缇骑了,但当他再次看见这个名叫郑士毅的锦衣卫百户时,还是陷入了紧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