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暗流涌动-《泰昌大明》


    第(3/3)页

      闻言,方从哲立刻放下了手上的笔。

      “李茂夫病了?”方从哲接过那本奏疏,飞快地翻阅。与此同时,叶向高也在翻看《奏大西洋国通事妖言惑众疏》。

      ————————

      又过了近两刻钟。刘一燝回到了内阁值房。阁员各有各的事,他便没有出声打扰,而是径直来到方从哲的面前,开门见山地说道:“首辅。那边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李户部只是病了。今天上午,圣上派中人去衙门召传李户部进宫,想来应该是为了粮饷改道的事情,但因为没有找到人,所以那中人就去了李家。”

      “我知道。”方从哲将刚才看过的奏疏递给刘一燝。“这是刚才收到的。”

      刘一燝摆摆手。“我去了一趟李家。亲眼见过了。”

      “李茂夫的身体状况如何?还能回部办差吗?”方从哲问道。

      如果能,内阁照例是要票拟挽留李汝华的。即使皇帝已经给内阁递了条子,还是要走这么一个必要的过场。以展现内阁和皇帝对大臣的重视。

      “很不好,李户部躺在床上睡着,我没有同他说话。”刘一燝的眼神里闪烁着遗憾与惋惜。“但李执甫告诉我说,李户部的大限恐怕也就在今年了。”虽然李廷元是后生晚辈,还没有功名,但刘一燝仍以字称,而不直呼其名。

      “好吧。”方从哲点点头。“进卿、虞臣、铭缜,都停一下。季晦也回去坐着。”

      叶向高还在一心二用地思考那封奏疏的事情,听见方从哲的呼唤,心跳当时便是一滞。但紧张的情绪并未反映在他的脸上,他默默放下笔,抬起头,和另外两人一起望向方从哲。

      “诸位的手里都没有要紧的大事吧?”方从哲先问了一句。

      叶向高犹豫了一瞬,还是和其他人一样摇头。

      “好。”方从哲神色肃然。“圣上要内阁会同科道荐补部臣,诸位以为这会推的名单上都该列哪些贤才上去呢?”说罢,方从哲便转头看向次辅叶向高。

      “首辅,我认为李道甫堪当此任。”叶向高在收到南书房发来的条子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他迅速收拾心情,说道:“李道甫曾巡抚凤阳等处地方,并总管漕运。去年弘德殿国议,李茂夫谏言,说要整饬全国漕运,得到了圣上的首肯。因此,我以为再没有比重新启用李道甫为其后继更合适的了。”

      李三才,字道甫。万历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并巡抚凤阳等处地方。凤阳是大明朝的中都,也是老朱家的祖坟所在地。但这地方的等级高,用处小,人口也不多。所谓凤阳巡抚的主要管理范围其实是在“等处地方”这四个字上,也就是淮安府和扬州府。因为这个原因,凤阳巡抚一般也被称为淮扬巡抚,简称淮抚。

      方从哲听罢,眼神一凝。他没有任何表示,而是看向刘一燝,又问道:“季晦你觉得呢?”

      “首辅。”刘一燝直接附和叶向高的建议。“我以为次辅所言极是,李三才确为合用之才。”

      “虞臣呢?”方从哲眼神微眯。

      “我认为,可令现任户部左侍郎王惟理升补尚书。”其实,韩爌也想推荐淮抚李三才。但会推的名单上不能只列一个人,所以他也就推荐了王纪。

      这个推荐非常鸡贼,只要王纪和李三才摆在一起,并且没有场外的干扰因素,王纪大概率上不去。因为王纪在新君即位召入北京之前就是凤阳巡抚,但他在这一任上的名声远不如李三才。

      这年头,一旦提起淮抚,大家头一个想到的,大概率不是在任的凤阳巡抚,而是已经被革罢了十几年的李三才。当年,李三才在淮抚任上治理淮河有功,并成功地裁抑了当地的矿监税使,还镇压了妖人赵一平煽动的民乱,几乎把淮抚变成了他专属的别号。

      而且新君上台只半年不到,就把曾经的矿税太监们拉出来狠狠地整治了一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把曾裁抑矿监税使的李三才推出来,王纪只能是陪跑的。

      

    


    第(3/3)页